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新闻中心

【科普】婴幼儿鹅口疮,宝妈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6.06.23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972

【科普】婴幼儿鹅口疮,宝妈知多少

  近日,一位宝妈带着刚满月的豆豆来到省直三院儿科就诊,说是孩子在近几天里喂奶时总是烦躁、哭闹,不愿吃奶,并发现豆豆口腔内有白色凝乳样东西,遂来医院问询,被医生查看后口腔中有霉菌生长,诊断为鹅口疮。豆豆妈妈很是困惑。那鹅口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是婴幼儿时期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2岁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

病  因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症  状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滞留奶块相鉴别。口腔滞留奶块,其性状虽与鹅口疮相似,但用温开水或棉签轻拭,即可移动、除去奶块。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红、粗糙。

治  疗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制霉菌素片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

防  护

  1.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

  2.婴幼儿进食的餐具清洗干净。

  3.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要先洗手。

  4.对于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宝宝的洗漱用具应独立,并定期消毒。

  5.幼儿应经常性地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文/薛会(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