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本报记者 杨须 通讯员 肖婧菁 冀慧丽
这个春节,对于29岁的杨茗来说,注定难忘。至2月13日,身为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杨茗已经连续十多日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个春节,杨茗原本打算带着孩子回老家和父母一起度过。
年前,当她刚回到自己父母家时,便接到科室要求返岗的电话,还没来得及和父母吃个团圆饭,杨茗就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
当医院发出支援一线动员令时,有着6年党龄的她第一时间报了名。2月2日,杨茗出发支援武汉,她当时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仅把年仅1岁半的儿子交给婆婆和老公照顾,自己就出发了。
一岁多的孩子,正是调皮难带的时候,每天在家里吵着找妈妈,杨茗只好在不上班时为儿子录制儿歌视频,通过微信视频来传递这份隔空的思念。对她来说,每次和儿子视频的时候,都是她最开心也是最心酸的时刻。
元宵节当天,医院安排了视频连线,杨茗的母亲未语先泣。杨茗的母亲也是一名医生,她和杨茗的父亲是南阳市社旗县城郊乡刘庄村卫生所的村医,这个春节他们也坚守在防疫一线,负责村民的体温测量以及在外务工返乡人员每日入户体温测量,并需要按时向上级卫生院汇报。同时,乡亲们身体哪里不舒服,还要找他们看病拿药。
“其实忙的时候就忘了孩子在武汉,但忙完一想到这事儿,就忍不住担心。我是一名村医,这都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但我又是母亲,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只能盼望两个孩子都能够平安。”杨茗母亲说,“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早点战胜疫情。”
“我要先去忙了。”杨茗一边安慰妈妈,一边默默跟自己说,一定要忍住,不然妈妈会更难受。“我也很想念家人,也很想跟妈妈再多说一会儿,多‘见一会儿面’,但就怕自己多说几句会忍不住大哭。”说着,她眼角泛起了泪花。
与此同时,和杨茗在同一家医院做外科医生的弟弟杨起,也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疫情暴发后,他报名支援医院发热门诊,目前被抽调到郑州市中原区卫健委做流行病调查。在此之前,姐弟俩经常见面、互相鼓励。这段时间,“姐姐的电话很难打通一个,信息根本没有回复过。”杨起说。但看到从武汉发回的工作照中,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他还是一眼就能认出姐姐杨茗。
附杨茗武汉工作日记:
2月6日
今天下班回来刚收拾完,就看到群里有信息,“家里想办法给我们送来了支援物资!”“大家准备着领东西啊!”吃的喝的用的,拿在手里,一直不停地抹眼泪。
其实每天在微信群里,都充斥着这样温暖的信息,做为支援武汉的他乡人,我们真的是身在他乡心温暖。医院是我们坚实的后盾,同事们是我们的强大的后援团,此刻觉得自己真成了“掌中宝”。
2月8日
今天是元宵节,没想到医院居然安排了惊喜。中午休息时跟院领导同事还有妈妈同步视频连线了。我想妈妈一定会哭,果然。看着手机里妈妈哭得泣不成声,一边安慰她,一边默默跟自己说,一定忍住,不然妈妈更难受。
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好激动,护士长也在旁边,听着院领导如家长般的叮咛嘱托,真的是好感动。我们一定会做好防护、照顾好患者,平安回家!
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