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Medical Service
Medical Service
有一种痛,让人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甚至有人说堪比生孩子的痛苦,这种痛就是“痛风”。
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已有1.8 亿高尿酸血症患者,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威胁健康的第四大危险因素。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
痛风患者中95%以上为男性,发病高峰年龄在40-55岁,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5%为女性,且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目前不少痛风患者的现状是:患者重视度低,用药依从性差。大多数患者对痛风并不了解,存在“不痛不治”现象。
得病的人不少,治的人却太少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甚至肾脏病变、尿酸性肾结石称为痛风。痛风和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5%~19% 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得痛风。
痛风患者常于夜间突然出现一个或多个关节重度疼痛,伴有关节红、肿、皮温升高等表现。最初发作通常仅累及一个关节,持续几天,常于2周内自行缓解。
但如果在发作后不积极治疗,将会导致更频繁发作,可波及多个关节,发作持续时间也更久,最终导致痛风加重呈慢性发展,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越积越多,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限制关节活动。
引起高尿酸血症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如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红肉、动物内脏、啤酒、海鲜、含糖饮料等。这些高嘌呤食物会在人体内转化为尿酸,增加痛风的患病风险。现在的饮食习惯,我国居民尿酸水平普遍偏高。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却并没有随着尿酸的水平同步升高。
不少人认为,痛风只要在发作的时候及时止痛就行,有的人甚至会选择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错误观念使得患者忽视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痛风的发作次数需要服用降尿酸药物半年后才会明显减少。在此之前,服用降尿酸药物还可能会诱发痛风的发作,因此,患者容易认为降尿酸药物无效而选择停药。
医生提醒,痛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积极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做好自我管理,预防痛风发作。
痛风患者需要了解急性期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急性发作期一般不进行降酸治疗,但已服用降酸药物的患者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导致发作时间延长或再次发作。
1.非甾体抗炎药对缓解关节疼痛及肿胀通常有效,常用药物:吲哚美辛、双氯芬酸、依托考昔、布洛芬等。疼痛和炎症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以防症状再次出现。2.秋水仙碱是传统的治疗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对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低剂量服用不良反应少,在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3.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禁忌、肾功能不全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抗炎药类似。
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治疗
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应降尿酸治疗,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260 μmol/L(6 mg)以下,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用药应参考发生痛风的机制,采用个性化用药方案。如抑制尿酸生成推荐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时推荐使用苯溴马隆、丙磺舒。
在降酸治疗初期,建议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小剂量秋水仙碱,以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
别嘌醇:促使尿酸结晶重新溶解时可再次诱发并加重关节炎急性期症状,必须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炎症症状消失后(一般在发作后两周左右)方开始服用。
非布司他:服药时,无需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在服用初期,可能会引起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水平的改变导致组织沉积的尿酸盐被动员出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谨慎使用。
苯溴马隆: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5~2升)。禁用于肾结石患者,慎用于合并慢性肝病者。
用药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