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近日,一则贴心“警告”盛传网络,声称接种新冠疫苗后不应注射任何类型的麻醉剂,否则会对生命构成极大危害,重则死亡,希望大家广泛转发避免危害。
这则骇人听闻的消息背后是否有科学依据呢?新冠疫苗对麻醉到底有影响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真相:
什么是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属于新冠病毒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生物制品,可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
新冠疫苗的种类和原理是什么?
根据研发原理和生产工艺的不同,现有新冠病毒疫苗主要分为以下5类:
1.灭活疫苗 其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2.病毒载体疫苗 其原理是利用一种经过改造后的病毒(如腺病毒等)作为载体,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常见的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3.重组亚单位疫苗 国内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这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4.核酸疫苗(包括DNA和mRNA疫苗) 目前国外已有核酸疫苗获批上市。这类疫苗将编码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识别和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5.减毒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是用已批准上市的减毒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共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是一种将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减毒处理,减弱或去除其致病能力,但保留了病毒复制功能和引起人体产生免疫能力的疫苗。
新冠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
新冠疫苗是具有抗原性的,当它接种到人体以后,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对其进行识别,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人的免疫细胞就会刺激机体产生大量针对这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抗体就属于具有保护作用的新冠病毒抗体。
有了新冠病毒抗体之后,一旦机体接触了新冠病毒就可以对其快速识别,最终将病毒清除。
我们知道,在打完疫苗后大家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反应,比如常见的发热、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皮疹、倦怠,局部疼痛、关节痛、硬结等等。这些不良反应发生于多发生于接种后24-48小时。其本质实际上是免疫系统在全身或局部范围内被激活,对机体产生了副作用。
那么,新冠疫苗对手术麻醉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知道手术和麻醉后也会有一些不适反应:比如发热、局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等。这和新冠疫苗引起的不适反应某些方面具有类似的表现。 有些术后不适反应,比如发热,根据程度和持续时间上的区别,手术医生需要辨别到底是正常的术后反应,还是感染、肺不张等需要处理的并发症。 再比如胃肠道反应,有些镇痛药物也存在着这种副作用,严重时需要麻醉医生进行干预。 如果病人刚好在术前接种了疫苗,那往往会混淆医生对此类不适原因的准确判断。 2. 手术操作实际上是一种应激事件,科学研究证明手术后病人的免疫功能是降低的,很多麻醉药物也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暂时下调;而疫苗接种后需要调动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理论上,接种后立刻进行手术、麻醉会导致接种的效果打折扣。 但是以上所说并非绝对:医生可以通过体检、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来确认到底是病情变化还是单纯接种的不适问题。
打完新冠疫苗什么时候做手术合适?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大部分是灭活疫苗(两针型:国药、科兴),小部分重组蛋白疫苗(三针型:智飞龙科马)。对于这两类国内外指南一般建议接种一周后进行择期手术。 还有一种病毒载体疫苗(一针型:康希诺),对于类似的活疫苗一般建议接种三周后进行择期手术。
至于多针型接种间隔期间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可以和医生商量,结合自己意愿,到底是中断接种进行手术还是接种完再等待手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里要提醒的是,延迟手术是相对的。如果是一些骨折、感染、肿瘤切除的限期手术和危及生命的紧急手术,都应该配合医生优先进行手术治疗。
由此可见,打完新冠疫苗后并非不能做手术,互联网上凡是带有“任何”之类令人无可辩驳的强硬语气,同时配上“高度危险”、“死亡”等危言耸听的字眼是谣言的两大传统利器。作为医务工作者,科普是我们的使命,让真相跑过谣言,才能帮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
文/刘定国(麻醉手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