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中原荆芥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本草》就记载:“此药即菜中之荆芥是也,一先居草部中,今人食,录在菜部也。”;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其“辛香可啖,人取作生菜”;元代《饮膳正要》有药膳“荆芥粥”。荆芥不仅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谁见多识广,谁就是“吃过大盘荆芥”的人;碰壁自嘲,则是“不吃荆芥尽荆芥”。
而在中医眼中,荆芥是一味治病良药。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性温,味辛;入肺、肝经。能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后还增加止血的功效。
荆芥味辛凉而不烈,性微温而不燥,比较平和,既可散风寒,又可疏风热,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皆可选用。
如果用于风寒感冒,配防风、羌活、苏叶等;用于风热感冒,则配伍薄荷、金银花、连翘等。
荆芥穗可以祛风散皮肤表邪,宣散疹毒而有止痒的作用,常用于表邪外束而导致的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治疗一切急慢性风团,荨麻疹瘙痒。入汤剂有效,直接用药粉子搓皮肤,效果更快。
《中医杂志》就曾记载:“以净荆芥穗一两碾为末,过筛后入纱布袋,均匀地撒在患处,然后用手掌反复揉搓至发热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荆芥炒炭之后增加止血作用,可用于各种出血症:如鼻出血、口腔出血、便血、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吐血、妇女月经不调出现的崩漏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的效果。例如配槐花炭治疗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现代研究表明荆芥炭有明显的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发挥止血的作用,临床使用以散剂吞服为宜。
传统经验认为荆芥乃风病、血病和产后之要药。《本草思辨录》记载:荆芥散血中之风,为产后血晕第一要药。
妇人产后血海不足,百脉空虚,易受风邪,荆芥为血中之风药,能够把风拔出体外,善理血中风邪,可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晕厥)。
荆芥穗发汗之力更大于荆芥,而且能直达下焦,把妇人伤血过后招引的风气拔出来。因此用于产后血晕常选择荆芥穗。
可以用荆芥穗蹍散煎汤冲化红糖,发散风邪而不伤气,深入血分又不耗阴,祛风养血两相宜,治疗产后血晕发热最妙。
《本草图经》:“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
荆芥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好处,那怎么做才能吃起来更美味呢?
大部分人估计都是清洗之后凉调,拌黄瓜或直接食用,简单爽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另外两种更美味的吃法!
新鲜荆芥摘叶,盐粒搓揉,放盆中、罐中腌渍,待色变味咸,手持木筷夹起置盘中,或切碎或整棵,滴几滴小磨香油,就粥或米饭,即是人间仙味。
荆芥粥是出自《养老奉亲书·食治老人诸疾方第十四》的一道药膳,其中记载:“食治老人中风,口面呙偏,大小便秘涩,烦热,荆芥粥主。荆芥一把,切,青梁米四合,淘,薄荷叶半握,切,豉五合,绵裹,上以水煮取荆芥汗,下米及诸味煮作粥,入少盐醋,空心食之,常服佳。” 这是借荆芥“祛除风邪”的功效来治疗面神经麻痹,对由于风寒之邪伤及经络引起的口面呙斜有一定作用,可作为日常饮食配合服食。但是要注意:对真正的脑血管疾病而形成的中风偏瘫,则非本粥所能奏效的。
荆芥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好处,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