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Medical Service
Medical Service
天气逐渐升温,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小虫虫、小飞蚊也跟着多起来。去公园玩了一圈、去草丛溜达了一下,腿上、身上都会出现不少红色的包,有些还很痒。
忍不住咆哮:这个季节没完没了的蚊虫叮咬实在是太烦了!
虫咬皮炎主要是季节性疾病,常在换季时容易发病,主要是由一些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蜱、飞蛾、蠓、虻、螨虫等叮咬皮肤后,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粉毛后引起的皮肤水肿发炎现象。发生虫咬皮炎后,会表现为受损皮肤出现分散或成群分布的丘疹、风团或瘀点,也可能出现丘疱疹或水疱,局部有瘙痒、烧灼或痛感。
1. 螨虫皮炎:皮损水肿性风团样丘疹,其上有小水泡,偶尔为大疱,常伴有抓痕与结痂。
2. 蚊虫叮咬:皮肤上出现瘀点、风团、丘疹,自觉巨痒。婴幼儿被叮咬后,可发生血管性水肿、水疱,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3. 蜂蛰伤:蜂蛰后局部立即明显疼痛、烧灼感及痒感,很快出现红肿,风团或水疱,重者可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4. 蜱叮咬:叮咬时不觉疼痛,1-2天后轻者局部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者瘀斑,重者出现水肿或丘疹、水疱,可伴有畏寒、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常常有人疑惑,为什么两个人被同样的虫子咬了,皮肤表现却不太一样呢?
因为皮炎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对这些虫咬后释放的毒素的反应大小。
有些人接触虫子后会皮肤起丘疹、风团,有些人反而没有任何表现。有些小孩,因为皮肤稚嫩、水分足,被虫叮咬后,在疏松部位如眼睑、唇部、生殖器等部位会有明显的红肿,随着年龄增加,皮炎反应逐渐减轻。
可夏天不就是总被蚊虫叮咬?
还能怎么办?
虽然虫咬皮炎一般短期内可自愈,但也有部分病程较长甚至迁延不愈者,因此需及时予以相应的干预。
首先,注意避免用力搔抓,以防皮肤破损、感染。
第二,可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
局部用药,一般采用中效类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顽固者可予强效类制剂如卤米松软膏等,但应注意尽量避免长期用于面部或外阴。
系统用药,多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如有出现水疱较多较大者,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抽疱治疗。
1.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床单被铺以及衣物多通风暴晒。
2.傍晚后或者夜间少出门,少去不卫生,积水等高风险场所。
3.出去玩耍时,喷洒含有避蚊胺的产品,选择长袖长裤。
1.被蜜蜂蛰的话,立即拔出毒刺并挤出毒液,再用水冲洗,局部冰敷或冷湿敷,中毒严重者立即就医。
2.一旦发现蜱虫叮咬,不能拍、不能拔、不能捏、不能拽。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对症治疗,将蜱虫的口器完整的拔出,防止蜱虫因外界强烈刺激后分泌毒素和经唾液排出病原体。
3.如果孩子在被蚊虫叮咬之后出现大面积的红肿,很可能是被细菌感染了,应该去医院及时就医。千万不要以为只是被蚊虫叮咬的正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