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新闻中心

没有比昨晚熬夜更后悔的事,如果有,那就是今晚又熬了

发布时间:2024.03.15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305


追剧、刷朋友圈、网络购物……

睡前的时光,仿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亮屏时代,我们总是难以避免晚睡。

熬夜,成了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诱因。

于是,越熬越清醒,一看时间,才猛然惊呼:

“啊啊啊啊,今天又熬夜了!“

“啊啊啊啊,今天又熬夜了!“

图片


那么到底几点睡算熬夜?

11点还是12点?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睡眠小课堂: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身体进行修复和再生的黄金时期,根据中医理论,夜晚是五脏六腑得以休息和修复的时刻,各个器官在深度睡眠中停止了自我修复和更新的过程,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因此,良好的睡眠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图片


什么是科学的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是指人及动物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可分为间断睡眠和连续睡眠。一般生活中所指的睡眠时间是指一天内总的睡眠时间,即所有处于睡眠状态的时间总和。

科学的睡眠时间与年龄相关,成人的睡眠时间通常是6~8小时,儿童是10~12小时,婴儿是12~16小时,老年人是8~10小时。每天睡眠时间充足才能给脑细胞和心血管以足够的供血和供氧,才能保证机体内分泌代谢正常,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经常熬夜有什么危害

●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除了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影响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一定关系。人熟睡后,生长激素的分泌会出现几个高峰;而在非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会明显减少。因此,青少年要发育好,必须保证睡眠充足。

图片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熬夜时最劳累的器官是眼睛,眼肌长时间疲劳会导致暂时性视力下降。长期熬夜,可能会出现视野有阴影或视物颜色改变等情况。

图片

●使人心情忧虑焦急、免疫力降低:经常熬夜,会导致多种症状及疾病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部不适(甚至引发胃溃疡)等,还会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过度劳累熬夜,使身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主要器官和系统失衡,可发生如心律不齐、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等,严重者可致全身应激状态,甚至猝死。

●内分泌系统紊乱:熬夜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长期熬夜会导致激素分泌不协调,特别是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受到影响。这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增加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图片

●加速皮肤老化:不规律的睡眠及压力,特别是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瘀滞,循环受阻,内分泌代谢失常,造成皮肤水分流失,容易导致皱纹出现、皮肤暗淡、黑眼圈等,加速皮肤老化。

●诱发脑卒中:熬夜诱发脑卒中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减少和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有研究发现,熬夜是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嗜酒等危险因素以外的脑卒中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价,证实了睡眠障碍与青年脑卒中的相关性,并发现睡眠6~7小时是其保护因素。因此,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熬夜,对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一定帮助。

图片


究竟几点算熬夜?

医学界普遍认为,熬夜并不仅仅取决于睡觉的具体时间点,更关键的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些人可能晚上很晚才入睡,但是他们的睡眠质量很好,醒来后感觉精力充沛。相反,有些人可能早早上床,但却长时间难以入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图片

人体的生物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更适合晚睡晚起,而有的人则更适合早睡早起,因此,医生提示我们不要盲目追求固定的睡眠时间,而是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要判断是否熬夜,不仅要看晚上入睡的时间,还需关注是否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医生建议,保持每天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便是在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使身体更好地适应固定的作息时间。

图片

首先,要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形成固定的睡眠习惯,让身体逐渐适应一定的睡眠和觉悟时间,其次,可以在睡前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热水澡、听轻音乐等,有助于缓解身心,促进入眠。

图片

此外,要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因为它们的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同时,还要确保睡眠环境的舒适,保持安静、黑暗、凉快的条件,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敲黑板

熬夜可不是单纯看时间的,关键是要睡得好、睡得足,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更为重要,通过科学的作息安排、放松身心、维护良好的睡眠环境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睡眠质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再被熬夜的诱惑所困扰,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睡眠成为身体健康的助手,为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愿大家拥有甜美的梦乡,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图片

图片


睡眠小贴士

TIPS

●不要太计较睡眠的时间量,要更注重睡眠质量。

●注意饮食习惯。

●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

●不要养成赖床的习惯。

●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找到合适的睡眠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