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新闻中心

大河报 | 4万多名护士入驻,上门护理帮了6500多人大忙

发布时间:2025.03.15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16

当家中有病人需要专业护理,例如清创、更换胃管尿管等,在病人不方便往医院跑的情况下,上门护理服务变得必要且迫切。在河南,这种“必要且迫切”的需求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去年10月23日,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正式下文,推广应用“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了解到,在这一年内,共有500家机构、4.13万名护士入驻该平台,已开展1.09万个工单,服务6595人。

  为71岁老人上门护理大面积压疮,家属直言“帮了大忙”

  10月16日下午1点多,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伤口专科护士卢文芳手机“嗡嗡”响了起来。她打开手机细细查看:是一位来自贾岗社区的李先生(化名)下的单,希望护士能于当日15:30上门,为他因疾病长期卧床的71岁母亲进行压疮护理。

  卢文芳记得这位李先生,他已经连续十几次为母亲下单了。

  “他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第一次在我们这儿下单也是压疮护理,当时他母亲身上的疮口有10cm×10cm,属于大面积重度压疮。经过我们十几次上门护理,现在才长好。”卢文芳至今都对那个疮口记忆犹新。

  除了之前的大面积压疮外,李先生的母亲身上另一块压疮还没有愈合,这也是李先生继续下单上门护理的原因。

  16日14:30,卢文芳将纱布、药包等一应物品收拾齐全,和整形修复科护士长朱媛媛一同出发前往贾岗社区。

  到达李先生家后,卢文芳首先查看老人状态,随后开始进行护理准备。戴上医用手套后,她先为老人的新疮口进行上药并包扎,然后查看老人旧疮口的愈合情况。在两人的配合下,不到半个小时,就已经为老人完成了护理。(如图)

  “刚开始我母亲身上只是出现了一点小黑皮,没想到发展那么快,第二天都烂口子了。”李先生说,随后,他在“豫健护理到家”平台上下了单,护士很快上门进行专业护理与指导。

  为了使李先生母亲的疮口尽快痊愈,朱媛媛和卢文芳在之前护理过程中,还取了疮口组织进行细菌培养,从而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没有她们,我母亲的疮口不知道啥时候能长好。真是帮了大忙了!”李先生说。

  连续下单31次,在家也能享受三甲医院护理服务

  2022年1月31日,大年三十,家住郑飞家园69岁的李奶奶(化名)因脑出血后遗症,导致无法进行自主吃饭、喝水,需要留置胃管。

  李奶奶行动不便,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了郑州市中心医院服务热线,希望护士能够上门为老人进行护理。

  骨科专科护士王静接到单子后,迅速备齐物品,出发赶往李奶奶家中。在为李奶奶进行护理后,王静还为李奶奶进行了详细评估,指导家属如何在家为老人进行基础护理。

  此后,每次李奶奶进行胃管更换和维护,家属都会在“豫健护理到家”平台上下单并选择王静。截至10月24日,已经下单31次。在王静的护理下,李奶奶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被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确定为郑州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单位以来,该院已累计完成居家护理服务5090单。去年11月23日,该院入驻“豫健护理到家”平台,截至10月23日,该院入驻平台护士已达401位,上门护理项目达45项,点单最高的项目为新生儿测量黄疸、鼻饲护理、伤口换药等。共完成上门服务906件,在郑州市级医院里接单量排名第一。

  一年时间内,累计服务6595人

  2020年,河南省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2023年,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实施方案,整合各类“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构建全省统一的“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平台。记者从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了解到,在平台推出一年内,共有500家机构、4.13万名护士入驻该平台,已开展1.09万个工单,服务6595人。

  在上门护理服务项目中,导尿管护理、鼻胃管护理、普通伤口换药、新生儿测黄疸、产后乳房护理、静脉采血、血糖监测等服务项目的需求量尤为突出。

  除了上门护理外,平台还设立了互联网护理门诊,在线上为老年病、慢性病、特殊疾病或者孕产妇等健康人群,提供相关护理指导和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行,不仅更好地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更是实现了从“患者跑”到“服务送”的转变,也是护理服务精细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南将继续深化推进护理到家服务,打通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让优质护理服务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