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根据医院《“荣耀职工”评选办法(试行)》要求,我院近期按程序开展了“终身成就奖”、“职业奉献奖”的评选工作,现将候选人事迹简述予以公示:
(一)王天祥同志事迹简述
王天祥,男,主任医师,深耕皮肤科临床诊疗40余年,以精湛医术解除众多疑难患者病痛。
担任科主任期间,牵头创建皮肤科病房与皮肤性病学教研室,组建20余人专业团队(含高级职称5人、硕士7人),设立皮肤内、外科、激光美容、中医皮肤科四大亚专业,配备十余台高新诊疗设备,满足患者诊疗需要,赢得行业声誉并助力医院三甲评审。累计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级医药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河南省皮肤性病医师学会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常委等职。
专注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顽疾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基于家传中药方研制出多种皮肤病外用药,显著提升疗效并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主动将家传秘方捐献给医院,完成中医成方转化应用,惠及更广泛患者群体。其临床成果与学术贡献持续推动科室发展,成为区域皮肤疾病诊疗领域的重要领军者。
(二)刘现忠同志事迹简述
刘现忠主任是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眼科专家、梅杰综合征诊疗中心首席专家。
从医40余年来始终践行医者初心,牢记医者使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刘现忠主任是中华医学会斜视弱视学组早期成员,在梅杰综合征、斜视、眼部美容整形等疑难眼病治疗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发表学术著作20余篇。
2005年,面对传统手术对梅杰综合征效果不佳的困境,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历经十五年探索研发出"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突破国际治疗瓶颈,为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2000余名患者解除病痛,也于2024年将这一原创技术在世界眼科大会中分享。
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培养出一支技术精湛的团队,退休后仍坚守临床一线,每台手术亲力亲为,常工作至深夜解答患者咨询。他平衡家庭与事业,虽四代同堂却以院为家,用行动诠释"光明使者"的医者仁心,成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杰出典范。
(三)罗化云同志事迹简述
罗化云,男,主任医师,是坚守中医岗位50多年的中共党员,多次获评厅级和院级“优秀共产党员”。
他牢记"医者仁心",69岁仍奋战一线,年门诊量超万人次,经典创新49个高效方剂,27个创新验方,著有《诊余方药漫笔》等4部专著,发表论文24篇,科研项目2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建立"寸口滑动诊脉法"等创新理论,多年持续在"天中讲堂"进行中医公益讲座,线上线下50多期,受众超百万。
河南省第三批中医药青苗人才项目指导老师,历年陆续带教50余名青年医师及青苗人才,毫无保留传授临床经验,培养出多名中医骨干。2006年针对中成药滥用问题致信国务院,推动北京市开展西医系统化中成药培训,践行"大医为国"担当。新冠疫情期间联合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开展康复知识科普多次获媒体报道。
恪守"小车不倒只管推"的信念,69岁仍坚持门诊接诊,廉洁行医50载零投诉。将预防理念融入诊疗全程,推动中医"治未病"发展,用毕生心血诠释了医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一)丁怀兰同志事迹简述
丁怀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深耕心血管领域30余年,以精湛医术与人文情怀践行医者使命。作为中国胸痛中心专家组成员,她带领团队于2017年临危受命筹建胸痛中心,日夜奋战优化流程,实现2019年通过国家认证,2022年获评“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救治效率显著提升,为患者抢赢“黄金时间”。
攻坚克难,勇攀技术高峰。她2017年牵头筹建胸痛中心,带领团队日夜攻坚,仅两年便通过国家认证,2022年获评全国示范中心,使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时间缩短40%。主导完成复杂冠脉介入、射频消融等手术超5000例,推动跨省合作,让中原百姓享国家级诊疗服务。
扎根基层,织就生命网络。秉持“时间就是生命”理念,她深入基层辅助40余家卫生院建设胸痛单元,捐赠远程心电图机20余台,覆盖超10万群众,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
刚柔并济,诠释医者仁心。“刚”为担当:24小时待命救治、以患者力争生机;“柔”显大爱:手写康复食谱、自购鲜花慰藉医护、怀抱恐惧患儿化身“医者母亲”。
薪火相传,培育行业未来。从临床专家到教育者,她培养心血管骨干30余名,指导10余家胸痛中心建设,传承“敢闯禁区、心怀怜悯”的精神注入新一代医者,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三十年如一日,丁怀兰以专业铸就信任,以温情守护生命,在心血管领域书写了新时代女性医者的卓越篇章。
(二)王彦英同志事迹简述
王彦英,女,中共党员,主任护师,扎根我院42年,历经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医院管理多岗位锤炼,在河南省首届护理知识竞赛中取得郑州市第一名、河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卫健委“优秀护士”“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她始终以终身学习理念推动自我成长,秉承谦和包容、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其专业、担当、创新精神,着力构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三大中心建设、PCCM科创建项目、VTE建设项目、郑东新区基层医疗单位质控项目、等级医院评审、管理干部培训、学科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中,为医院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三)田秀峰同志事迹简述
田秀峰,中共党员,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现任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一、政治领航·先锋本色。连续获“学习强国”支部年度榜首,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传承南丁格尔精神。
二、临床深耕·生命守护。33年多来轮转十几个临床科室,参与建立创伤中心患者救治标准化流程体系,创建外科系统护理疑难病例范畴,主编我院围术期护理常规等书册;2021年率队完成单日8000人次核酸采集,2021年我院第一例职工感染新冠后,临危受命进驻病区,实现“零感染”。
三、管理创新·学科引领。2014年首创主导疼痛管理及标准化护理管理病房,获中华医学会两次大会发言,全院推广应用;2016年以来建立我院智慧质控模式;主导参与“豫健护理到家”,2024年订单量省直单位首位;2025年主管医院无陪护试点工作等。
四、科研教学·薪火传承。2015年创新主导改进实施床旁综合能力考评体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
五、三甲攻坚·品质蝶变。2025年1月,主管三甲护理工作,修订工具书,资料汇编,规范日常化,督导常态化,获医院三甲办多次表扬。
(四)孙向红同志事迹简述
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已四十春秋,从普通护士到护理管理者,从临床一线到行政管理,始终以院为家,爱岗敬业,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三十年扎根临床护理一线,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配合医院首例心血管介入手术开展及危重患者监护,提升了医院急危患者救治能力。2009年被评“师带徒”优秀带教老师,2014年荣获郑州市“巾帼建功标兵”。2016年服从医院安排,转岗至价格管理科,健全价格管理制度,完善监督体系,骨科手术导航等新技术价格申报获批,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2021、2022年分别荣获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先进个人”和“价格管理先进单位”。荣誉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继续前行的动力,我将继续秉持初心,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陈爱云同志事迹简述
1988年毕业,37年来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奉献精神,在临床护理、医院管理、公益事业等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一、深耕临床,锐意进取
她先后在手术室、大外科、大内科、急诊等科室工作,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屡获好评,2003年通过竞聘成为骨科护士长。此后辗转多个科室担任护士长,期间自学完成护理本科、考取心理咨询师,创新管理方法,多次获评“优秀护士长”。
二、创新宣传,扩大影响
2010年担任社区服务部主任,她深入基层,在周边及全省开展义诊、讲座、白内障、先心病救助筛查等活动,建立医联体单位,推动技术下沉。2013年起,率先探索新媒体宣传,创建微信公众号、网站及短视频平台,推出抗疫事迹,多次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全网传播量近亿次
三、扎根基层,服务民生
牵头成立民生路、如意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居民健康为核心,两中心年均服务量持续增长,成为区域标杆。
四、公益先行,践行大爱
主导成立“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道健基金”累计救助患者6000余人,募集善款6000余万元。同时创建司法鉴定中心,为医院发展注入社会效益。
五、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37年来,陈爱云同志始终以院为家,秉持“敬业奉献、廉洁自律”的信念,以实干精神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六)陈素英同志事迹简述
陈素英主任从医四十余载,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眼科事业。她深耕梅杰综合征、眼底病、眼部美容整形等领域,兼任亚太远程眼科联盟河南分会等学术职务。
始终坚守临床一线,足迹遍布多院区门诊及病房,全年无休践行医者使命。面对梅杰综合征难题,她与刘现忠主任携手攻关,并肩作战,查阅海量文献、深入解剖实验室,不断的优化、改进手术方式,让"刘氏神经环路阻断术"为2千余名患者带来希望。陈素英主任还有着一颗热忱的公益之心。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活动,获评"郑州市红十字优秀志愿者"。
疫情期间,她勇担眼科负责人重任,统筹疫情防控与医疗安全,即便突发脑梗仍坚持完成患者治疗,诠释医者大爱。退休后,她仍坚守临床一线,以精湛医术和温暖服务守护患者光明,成为行业楷模。
(七)李云聪同志事迹简述
李云聪,女,58岁,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执业医师。发表论文10余篇,医保专业委员会任职多个。
政治站位高、不忘初心使命、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负责,担当作为,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多次参加义诊、“故乡行”等活动。诚信服务,视患如亲人,顾全大局,善于处理疑难复杂问题。多次获得院级“先进工作者”,厅级和院级“优秀共产党员”,卫健委“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
在从事护理工作27年,临床一线勇挑重担,业务技术强,言传身教,打造业务精湛的护理队伍,培养护士长及骨干十余名。带头完成急危重症和重大手术护理抢救,以专业、奉献精神赢得锦旗、感谢信若干。
转岗医保13年,积极落实各项医保政策的执行落地,抓住机遇开通首批多类型医保定点,管理高效,多次获省市区医保“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多次参加省市区医保的检查及验收等专家工作。
(八)吴建青同志事迹简述
吴建青,女,副主任护师,1985年8月来院。先后在内科、外科、麻醉手术部、心内科、介入手术室、医学影像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担任麻醉手术部护士长期间,主导建立了“三查三备”标准化操作流程。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期间年完成心外科手术150余例,护理配合精准度达100%,被合作专家团队称赞为“金牌护理搭档”。
医院三大中心建设期间,在介入手术室和医学影像科的空间规划布局,到专业护理团队的组建和工作流程的优化上不断探索创新,制定出了高效、科学的工作流程,为三大中心的顺利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新冠疫情期间,逆行抗疫,深入核酸采集一线,与同事并肩作战,共同筑起了守护城市健康和医院的坚固防线。
医院三甲创建攻坚阶段,加班加点完善护理流程与制度建设,积极指导科室开展8S管理,全方位提升了科室的管理水平。多次组织科室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急救培训,全面提高了护理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张桂仙同志事迹简述
张桂仙,女,1964年11月生,1983年7月入职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扎根护理岗位41年,历任护士、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职。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带领全院护理团队攻坚克难,屡创佳绩,推动了医院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担任护理部主任21年间,她构建三级护理质控体系,牵头制定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等900余项,实现“零严重护理事故与恶性投诉”。其团队多项质量改进项目获国家、省级奖项,被省卫健委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开创省内护理发展先河。
新冠疫情期间,两次驻守医院防控一线,组建6批护理队伍驰援武汉、河北等地,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获省委组织部“新冠肺炎防控嘉奖”。
在三甲医院评审中,她主导建立护理管理三级架构,季度自评稳居全院首位,护理团队被赞为“三甲免检部门”。其个人被聘为省级三甲评审专家,参与全省医院评审工作。牵头开展“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出诊量稳居省直单位第一,获省卫健委多次表扬。
她先后获厅“优秀党员”“全省护理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张桂仙同志以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精神,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十)钱晓岚同志事迹简述
钱晓岚,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河南省麻醉学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现任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从医39年来深耕麻醉领域,专注心血管、心胸外科及老年/小儿麻醉技术攻坚,突破性开展纤支镜困难气道处理、超声预测气道风险、TTE/TEE重症心肺评估等技术,显著提升高危手术安全性。建立动物模型揭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病机制,从基础到临床系统论证右美托咪定的干预作用,为POCD防治提供新策略,推动学科理论创新。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并获科技进步奖,实现本院SCI论文零突破。
坚守临床一线,率团队创新"精准麻醉管理"体系,标准化围术期全流程,将科室发展为年完成2.5万例麻醉的三级综合团队。担任支部书记期间,强化党建引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技术创新优化患者预后,破解麻醉疑难问题;践行党员责任,凝聚队伍思想共识,始终以严谨务实作风推动学科发展与团队进步,彰显医者使命担当。
(十一)谢波同志事迹简述
一、履职尽责,立足岗位建新功
自入职以来。面对中医科从零起步的挑战,在领导支持下牵头筹建科室,规划流程,开展中医特色技术,为医院填补了中医诊疗空白。
二、青春奉献,凝聚青年力量
担任团总支书记时,组织团员美化院区,种植树木、缝制病号服、被褥等。曾多次获评局级优秀团总支部,个人两次荣获优秀团干部称号。
三、急救先锋,构筑生命防线
主持创建“120”第十七急救站,牵头完成车辆配置、人员培训、接诊流程优化等工作。同期担任郑州市医疗纠纷鉴定专家库成员,
四、药学革新,保障医疗安全
面对静配中心运行初期设备调试、流程不畅等问题,克服困难半年内实现东西区覆盖,日均调配量从百十袋增至近2000袋,医嘱审核准确率达100%。随后组织近二十名药师参加“临床药师”培训,建立心血管、内分泌等10余个专科药师团队,从而推动临床药师查房率的提高,并为药师门诊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医者仁心,践行社会责任
在分管殡葬管理工作时,医院多次获评郑州市殡葬管理先进单位,个人当选市殡葬管理协会副主委。作为郑州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副主委,他连续10余年多次带领专家团队深入到固始、洛宁、鹤壁、平顶山等地义诊。疫情后期有二个月他独自一人坚守在中医岗位。
从中医科初创到急救网络构建,从药学服务改革到基层医疗帮扶,他用四十载坚守诠释医者担当。
公示期:2025年3月27日-4月1日
监督电话:0371-68623035(纪检监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