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青年医师风采】——刘定国:如果手术是场飞行,我愿做全程的“护航者”

发布时间:2016.09.18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836
 

       有一种医生,他们的行头不是白大褂,而是绿色的手术服、蓝色的手术帽和特制的拖鞋,整天穿梭在手术室里。

  有一种职业,看似简单的操作,往往伴随着很高的风险,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抢救生命的技能,因而他们被称为“医疗安全守门员”。

  他们进入手术室的时候,往往阳光洒暖大地,而他们从手术时出来的时候,也许就已经夜幕降临,甚至华灯初上。

  他们往往整日待在开着无影灯、靠层流管道通风的手术室里,看似“温室花朵”,实则“不见天日”。

  他们,就是麻醉医生。

  或许有人以为,麻醉医生只管麻醉,手术开始后就没什么事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有人说过如果把手术当成一次飞行,麻醉医生就是全程“护航者”,在此当中没有片刻空闲,不能有丝毫懈怠。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刀去病,麻醉保命”。

  青年医师刘定国,就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一员。

刘定国1982年出生在周口市太康县马头镇,因为母亲患有心脏病常常需要输液,所以自从记事起,他和母亲一起打过交道最多的地方就是村里的一个诊所。每当看到母亲经过诊治好明显好转的身体,小小的刘定国对于医生这个行业有着一种不能割舍的情节。当时他单纯的认为:当医生就是不错,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又能治疗救人,如果自己将来做了医生,就再也不用担心家人的身体。

  多年之后,刘定国的姐姐首先当上了医生,当看到姐姐穿起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刘定国的脑海中只有四个字,那就是“白衣天使”,于是,这个信念让他更加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后,刘定国顺利考入了郑州大学医学院,成为该校第一届麻醉科班毕业生。在校读书时,刘定国的想法和大多数人都一样,感觉工作非常轻松,但是一旦进入实习之后,他才明白什么叫做天壤之别。他说:“开始实习时,老师就开始教给你穿剌,那才只是半身麻醉,就那手都开始颤, 一直害怕不敢进针,因为都是盲探,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到哪了,心里比较胆怯,手抖了好几个月,最后老师手把手的教,从那开始,经验也就慢慢有了,虽然现在对人体解剖是非常的了解,但是那中间的过程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难很难。”

细致入微 麻醉无小事

  2007年,刘定国正式来到了省直三院手术室,也正式开启了他的麻醉医生生涯。在这里,他体会到了麻醉这种职业的神奇,也真正体会到了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据刘定国回忆,他在北京进修期间,有一个局麻手术,并不需要麻醉给药,只需麻醉医生在旁边守护,以便病人出现突发问题。

  “记得那是个脑外科的病人,手术体位头部呈过度前屈状态,这个病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很少开口说话,只会挣扎。手术开始一会才发现,切口血液颜色不对,同时发现监护仪上的心率、血氧饱和度都在下降,此时呼叫病人,意识已经消失。但是通过我们插管啊抢救啊,几分钟之内病人恢复了正常。这虽然是个局麻手术吧,但是也正是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人要不在那,或者没有操心,这只是个局麻手术,可能病人就不行了,你再叫别人,也许都来不及了,这也正是麻醉师的责任所在。”

  那一次惊心动魄,让刘定国记忆犹新,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麻醉无小事。从那以后,在手术进行中,他都会一直神情专注地关注着手术台上外科医生的操作,一边通过手术台边的监护仪,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边根据手术进程,调节麻醉药物的用量,就连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手术器械轻微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他都时刻关注着,因为任何小状况都可能影响全局,所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他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

他说:“我们看似打一针很简单,但是它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首先手术之前,我们一般都会准备好多种药物,放在离手最近的地方,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会有怎样的突发事件;其次是术中如何调整病人的内环境,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术后让病人更舒适,恢复的更快。从病人入睡到醒来的这个过程,就象一个飞机起飞一样,手术开始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手术结束了,我们怎样让飞机安全着陆,让病人在预期的时间醒过来。”

  在这个岗位上待了将近十年时间,除却业务上更加纯熟以外,刘定国还练就了另外一项本领,那就是和病人的沟通。因为在平时的日子里,他们并不能象管床医生和主治医生一样经常陪伴在患者旁边,只是手术的前一天去和患者交流,谈一下手术方案。而当他们说到风险和注意事项时,病人显然对他们不太信任,也不太认可。每到这时,刘定国就会抛开冷冰冰的询问,和患者拉拉家常,并举一些相应的例子和故事,尽量让患者信服自己。如果碰到特别执拗的,他就会叫上主治大夫、管床大夫一块去给他解释,增加患者对麻醉医生的信任度,消除对手术的恐惧。

用心战斗 做幕后英雄

  十年间,刘定国带过很多实习的学生。他们刚来的时候也会想象自己会象电视剧里演的一样,穿上工作衣,做一名真的大夫,得到同事的帮助和患者的尊重,但是想象和现实总是有所差距,有的实习生来了几个月后,竟然都找不准去餐厅的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紧张地进行着手术,一台手术结束后,大夫可以换人,可以休息,但是麻醉医生们则要从每一台手术开始前待到患者苏醒后。一般情况下,餐厅师傅都会把饭菜送到手术室,他们则在两台手术中的间隙中轮流吃饭。由于常常需要赶时间,吃饭时的细嚼慢咽更是奢望。刘定国说:“我们每天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饭扒完,要不然其他的同事就得继续饿着肚子开始工作,所以即使是休息在家,也习惯了吃饭速战速决,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手术结束了,饭菜也早冷了,只能用暖胃和冰凉的饭菜作斗争。” 

  因为麻醉师医生们经常待在手术室里,所以和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们很少会有交集。直到今年的护士节表彰大会上《手术部风采》里的妖娆一舞,才让大家真正认识了刘定国。那一刻,他不再是严肃认真、眼疾手快的麻醉科医生,而是愿意突破自我、把自己的另外一面完全展现出来、把快乐带给大家的三院人。也许他知道那一刻,他的心里正被一名少女驻扎,但是他却不会知道,就在那一刻,他和同事们那娇憨的舞姿萌化了在场的所有人。

虽然刘定国现在已然是一位优秀的麻醉医生,但是他对于现状却并不满足,他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他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专业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比如超声在我们麻醉科的应用、可视化的技术等等都在飞速发展,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医院及科室的支持下不停的学习,汲取新业务新技术,让病人更加安全、舒适,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番  外

十年来,无论新生婴儿还是耄耋老人,在各类患者危重、复杂、罕见的外科手术背后,都有刘定国及同事们默默的身影。他不求“天下谁人不识君”,只愿“爱与梦想一起飞”,为每一台手术保驾护航。

麻醉科主任钱晓岚:刘定国医师的成长与他的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悉悉相关。"我热爱麻醉工作"朴实的话语中已经折射了这位年轻人人阳光人生态度。2007年一分配到科室,经常能够看到他不分节假日不计个人得失忙碌在手术间,主动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想放弃任何一次临床实践机会,为科室年轻人树立了良好榜样。他认真细致工作作风,饱满的工作热情使这位优秀的年轻医师不断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在工作中让梦想起飞,让爱传播,工作与快乐并行!

外一科党支部书记杨志忠:刘定国同志,作为外一科党支部组织委员,平日里在手术室是业务骨干本来业务工作就很繁忙,党务工作又很多,为了能够完成任务,任务重时间紧时经常干到深夜,既没有奖金加班费,也没有人关注到他的这些额外的工作,即使这样他也任劳任怨,从来不要求回报。

学生任运起:刘老师不仅麻醉技术好,而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平易近人,有不少患者都对刘老师称赞有加,这不仅源于刘老师精湛的技术,还与他良好的医德是分不开的,他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