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22年10月27日凌晨4点,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介入团队值班医生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要求紧急会诊外院转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事情是这样的:当天凌晨3点,44岁的韩大姐上厕所期间突发剧烈头痛,拨打120后被急送到家门口的医院,头颅CT扫描发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值班医生告诉她及其家人,这种类型的颅内出血大部分都是脑动脉瘤破裂或者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导致的,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否则后果很严重,目前该医院不具备治疗该类疾病的能力,建议尽快转其他医院。
于是,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看过头颅CT片子后,韩大姐立刻被推到CT室进行头颅CT增强扫描来查找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很快脑血管重建的三维图像出来了,原来她的右侧大脑中动脉末端有个大动脉瘤,应该是在蹲厕时血压短暂增高导致的动脉瘤撕裂渗出来的血,这么大的动脉瘤如果再次出血,不一定还有抢救的机会。万幸,韩大姐在千钧一发之际赶到了省直三院。
10.27凌晨6点02
急诊科又接收了一个从白沙镇急救站转运过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50岁的史某,驻马店泌阳籍来郑州打工的工人,在凌晨的睡梦中被剧烈头痛惊醒。急诊头颅增强CT扫描也确诊是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情紧急,急诊科医生按卒中急救流程申请了多学科联合急会诊。
急重症刘瑞芳主任、神经外科麻来峰主任、麻醉手术部钱晓岚主任、放射介入科陈清亮主任会诊后一致认为:韩某和史某都是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明确,都需要急诊治疗,首选全麻下血管腔内支架辅助下动脉瘤栓塞术治疗方式。医院放射介入团队神经介入治疗组在该类动脉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胜任该两位患者的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充分准备后,10月27日上午九点,陈清亮主任带放射介入团队先为韩大姐进行全麻下经股动脉入路的支架辅助下脑动脉瘤栓塞术,整个手术50分钟,就把这个高风险的颅内不定时“炸弹”给栓塞的严严实实,10分钟后韩大姐麻醉顺利苏醒送回病房。
史某的动脉瘤位置刁钻,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位,载瘤动脉血管分钟纤细迂曲,辅助支架置入困难,很容易造成临近动脉闭塞而发生脑梗塞,是属于治疗难度系数比较高的四级手术。介入医生小心翼翼的操作了80分钟也把这个动脉瘤密实填塞了,临近的动脉血管也保住了。
两天后联合查房,韩某和史某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指标及神经功能正常,自诉头痛也比原来减轻多了,顺利渡过了危险期。
科普时间科普时间
脑动脉瘤就是脑动脉血管上鼓出来的包,多与遗传因素或者是糖尿病、高血压等血管壁受损的因素相关联。如果不是动脉瘤体积特别大或者位置特殊压迫临近脑组织,一般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破裂出血后急诊入院才被检查出来的,不做专门针对动脉血管的检查很难提前发现。
脑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很高,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来不到医院就不行了,所以也被称为藏在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医生建议过40岁的人群每隔2年做一次脑血管检查;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炎等基础病的患者或者直系亲属中有脑动脉瘤的人群,建议把脑动脉血管作为每年常规的体检项目。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是筛查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手段,但是体积小的动脉瘤或者隐蔽部位的动脉瘤容易漏诊。CT脑血管造影(CTA)准确性很高,但有一定辐射损伤,往往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的急诊检查手段来使用。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是诊断脑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是在脑动脉瘤治疗前的必要的检查方法。
体检发现脑动脉瘤后也不用紧张,医生是根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只有判断为高危的动脉瘤才建议治疗;风险系数低的动脉瘤在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每年一次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观察就可以了。
脑动脉瘤的治疗有外科开颅夹闭术和经血管腔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两种,随着设备和神经介入治疗器材的不断进步,动脉瘤的微创介入栓塞治疗术适应症越来越广泛。未破裂动脉瘤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术的患者一般情况下2——3天就可以出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