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炎热多雨的夏季来临,气温渐高、雨水渐多,暑邪、湿邪也渐增。高温潮湿的环境里,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消耗大,此时如不注意调理,易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那如何注意和认识夏季养生呢?来,跟着许大夫来看一下《黄帝内经》的五大要点,跟您一次说清楚。
一、适当早起养正气
【原文】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意思是说: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也应该顺应自然生长的规律,在相对凉爽的夜晚入睡,清晨便早点起床,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普遍睡不好、易失眠。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机制为阳不入阴。夏天出汗过多,水分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易脱水伤津、损耗元气,造成抗病机能下降,感冒、肠胃病、失眠、头痛、心脑血管病等也会随之乘虚而入。简单来说就是元气亏损影响睡眠,睡眠不足又进一步损耗元气。为了固护元气,夏日适当宜晚睡早起,尽量减少炎热天气造成的津液损耗而阴阳失调。
二、顺应自然养阳气
【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如象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天体的正常运行,得益于太阳的光明普照,而人的阳气也应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假若阳气不能生发,人就会减损寿命,身体机能也会虚弱。
阳气与夏气相通,古人讲究春夏养阳。夏季人的阳气困于暑热,违逆夏长之气,阳气就不能盛长,从而导致人体内虚。因此要注意避免室温过低以及嗜好饮寒凉之品阻碍人体阳气的生发。
三、健脾饮食祛湿气
【原文】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意思是说:长夏与五脏之中的脾脏相应,脾喜燥恶湿,若湿邪困脾,则脾气不能正常运化导致肌体水湿停聚,应尽快食用略带苦味的食物或中药,以达到健脾除湿的目的。
夏季气温高且雨水多。湿热交蒸,人就易感暑湿之邪而患病。如不能祛除暑湿,就会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水肿等各种症状。
因此要适当多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荷叶、红小豆、苋菜、马齿苋、苦瓜等,用冬瓜(最好加皮)与荷叶、薏米、莲子煮汤喝,也是健脾利湿的健康清凉饮料。
四、调控情绪防心病
【原文】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意思是说:暑热来了,就要去到凉爽的地方避暑。既不要因为家庭琐事过度劳心,也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过度劳力。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淡泊宁静、精神内守的境界,邪气也就不可能入侵。
夏季邪气伤人,疾病多发于心脏及心属的经脉系统。再加上天气闷热,人的情绪也易产生波动,从而导致血压上升,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这也是心血管疾病多发于夏季的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病患者,夏天一定要注意调控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五、饮食清淡护肠胃
【原文】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意思是说:过食肥甘厚味,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浊气不能下行,入里化热,则出现一系列病症。饮食过量而不节制,会给肠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饮食通常七八分饱即可;应多食用偏清淡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油腻的食品。适宜夏季食用的有:红豆、薏米、冬瓜、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苋菜等清热化湿、利水通便,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还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绿茶、苦丁茶、绿豆汤、乌梅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