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周末回老家,听母亲说起邻居王大爷去世了,我非常震惊。
王大爷身体挺好,前一段骑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当时说手术效果很好,怎么突然人就没了?
直到王大爷家人说起,我才明白,原来王大爷出院后总是想着伤筋动骨一百天,不愿意多动,家人也没太在意,导致血栓,引起肺栓塞离开了……
做为一名医护人员,我非常清楚血栓的危害,这个沉默的杀手一旦被唤醒,是远远超过骨折本身的伤害的。
而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我也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配合管床医生,将自己负责的每一位患者列入锻炼计划之内,每天重复的去宣讲预防血栓的知识,让患者和家属真正的了解到血栓的危害性,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在床上锻炼。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管中的“血凝块”,
它会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
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
造成突然致残或死亡。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的正常流动,也不会形成血栓。
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管有硬化、狭窄、损伤,或出汗过多、血压过低、缺乏饮水、长时间静坐、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等情况下,会使血流缓慢、血液浓缩黏稠、致凝血功能亢进或纤溶功能减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
血栓就像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交通主干道”,若处理不及时,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结果往往都是致命的。
引起血栓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01
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血液高凝状态。
1、血管内皮损伤:常见于外伤和累及血管的手术或有创操作等。
2、血流淤滞:常见原因有:骨折、外伤、大手术之后长时间制动或长期卧床。
3、血液高凝状态:主要有先天性血液中凝血因子异常引起血液高凝;妊娠、雌激素的使用引起血液高凝;严重创伤、感染、手术后引起的血液高凝;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液高凝;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液成分改变(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等)引起的血液高凝;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也处于高凝状态。
到底如何来预防血栓呢?
02
除了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外,更重的是谨记一个字:动!
久坐让下肢肌肉收缩减少,人体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如果此时猛然起身活动,很容易牵动下肢血管内不稳定的血栓,使之脱落造成血栓栓塞,引起相应部位的缺血、缺氧。
所以,要远离静脉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所以十分建议大家,尽可能地动起来!
每过一小时,就挪挪屁股离开座位,
去倒杯水喝、去一趟卫生间、
眺望下远方的美景,
或者用站坐结合的方式工作。
1.坐着的时候,踮踮脚跟,勾勾脚尖
用力踮脚跟再用力勾脚尖,记住一定要用力,手放在小腿肚子上有明显的感觉肌肉一紧一松,这和我们走路一样有挤压辅助的作用。
2.躺着的时候勾勾脚尖
用尽全力勾脚尖10秒钟后再用尽全力绷脚,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越多越好。
需要注意的是,久坐行为是指在清醒状态下长时间坐着、斜躺着或者躺着的低能量消耗行为。也就是说,久坐不只是指你坐着,当你躺在沙发或者床上看手机也算是久坐。
预防血栓知识十要素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
二、控制体重。肥胖是血栓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型。
三、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预防血栓的发生。
四、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适时起身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
五、穿着合适的鞋子。穿着过紧或过松的鞋子会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鞋子,保持脚部舒适。
六、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疲劳,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适度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七、注意饮食。饮食健康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等不健康的饮食。
八、避免受伤。受伤会导致血管破裂,增加血栓的风险。因此,要注意避免受伤,保持身体健康。
九、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十、遵医嘱用药。如果有血栓的高危因素或已经患有血栓疾病,要遵医嘱用药,及时预防和治疗血栓。
预防血栓需要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入手,注意身体健康,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发生。
重要提示
·
病人尤其是手术病人要尽早下床活动或在床上尽可能活动下肢,必要时穿着医用弹力袜。
·
·
对不能活动者,可以自下而上按摩下肢的肌肉这样能加速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加速血液流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
·
术后病人如果小腿和腘窝出现胀痛,肿胀加剧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有下肢静脉血栓,否则一旦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就会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