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从2023年10月10日左右起,“支原体肺炎”关键词搜索热度持续走高。
令人揪心的是,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感染居高不下。不少家长对此焦虑不已。
什么是支原体肺炎?今年的支原体肺炎有何特点?为何至今没有支原体疫苗?走红的治疗药物阿奇霉素如何使用?
针对这些问题,大河健康报近期推出多条科普文章和视频,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孩子们早日恢复健康。
在防治方面,中医如何应对支原体肺炎?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开出
小儿支原体肺炎经方协定方
用于促进肺炎吸收好转,帮助支原体肺炎患儿缓解病情。
目前,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是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但耐药问题逐渐显现并日趋严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逐渐成为临床无可回避的问题。
例如,10月17日登上热搜的治疗药物阿奇霉素,耐药性问题日渐凸显,需慎用。
而中医经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独特优势,可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
根据具体病情,结合中医经方医学辩证,应用中医经方施治可快速控制发热、咳嗽等症状。
小儿支原体肺炎1号方
适应证:
小儿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汗出、脉弱、纳差等症状反应
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合理中加桔杏曲膏汤
方药:柴胡 黄芩 姜半夏 党参 炙甘草 桂枝 白芍 桔梗 杏仁 白术 炒神曲 生石膏 炮姜 大枣
剂型及汤药量:1剂2包,1包100毫升。
服药量及疗程:6岁以上儿童,一次一包,一天两次;3-6岁儿童,一次半包,一天两次。
小儿支原体肺炎2号方
适应证:小儿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咳嗽、汗出、脉弱、纳差等症状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合半夏厚朴合肾着加桔杏苡曲汤
方药:桂枝 白芍 炙甘草 姜半夏 厚朴 茯苓 紫苏子 炮姜 桔梗 杏仁 苍术 生苡仁 炒神曲 大枣
剂型及汤药量:1剂2包,1包100毫升。用法:6岁以上儿童,一次一包,一天两次;3-6岁儿童,一次半包,一天两次。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服用上述中医经方协定方后,仍有高热不退,或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专业医生行个体化辨证施治。
目前,小儿支原体肺炎1号方、小儿支原体肺炎2号方可在东西院区门诊咨询和开具。
东院区:0371-86598078西院区:0371-68629039
中医预防支原体肺炎
试试这些方法
10月12日,西安市儿童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上科普了系列知识,包括支原体肺炎的中医治法和中医预防。
儿童支原体肺炎在中医中归属于肺炎喘嗽范畴,以发热、咳嗽、痰壅、气促为临床主证。
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喘嗽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外因责之于感受六淫邪气,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其病位在肺,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
中医治法
常见的辨证分型: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等。
中医对肺炎喘嗽的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中医治疗方法多样,除中药颗粒剂外,还包括推拿、穴位贴敷、针灸疗法等。
中医预防
✅ 补脾经100-20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为补,称补脾经功用:健脾胃、补气血
✅ 补肺经100-2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称补肺经功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
✅ 按揉足三里3-5分钟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简便定位:先找到外膝眼,屈膝,膝盖下面两侧凹陷中,内陷中为内膝眼,外陷中为外膝眼。外膝眼下3寸、胫骨嵴外侧约一横指处为足三里。操作方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称“按揉足三里”。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 捏脊6-9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中医食疗方
✅ 百合银耳粥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合洗净,银耳温水发开,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可补肺养心,健脾生津。
✅ 秋梨汤
新鲜鸭梨洗净切块,加水煮汤,每天喝几次。宜于干咳频繁者。
✅ 山药八宝粥
山药、炙黄芪、党参、莲子、麦芽、茯苓、薏苡仁各10g,大枣(去核)5枚,粳米100g,加水煮粥,去黄芪和党参的药渣,加砂糖适量。益气健体。
✅ 萝卜粥
白萝卜200g(切小块),半夏6g,茯苓、白术、陈皮各10g,水煎1小时,取汁1000ml,加粳米100g,熬粥,白糖适量,每日1次。健脾燥湿,下气化痰,消积宽中。
✅ 萝卜炖牛肉
白萝卜450克,牛肉100克,大葱15克、姜,料酒10克,盐4克,八角3克。补益肺肾,增强机体免疫力。
✅ 乌骨鸡炖板栗
鲜板栗10枚,乌骨鸡1只,生姜1块,精盐适量。双补肺肾。
中成药
参芪颗粒等中成药可健儿强身,增强抵抗力(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除此,日常生活中,做到避风寒,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