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随着夏天的来临,高考也进入了冲刺阶段,家长们为此劳心劳力,害怕孩子们吃不好睡不好,甚至开始每日为孩子送上可口的饭菜增加营养。
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温馨提示一下,增加美味,不可过量哦。
尤其是对于一些爱吃海鲜、内脏的同学,万一痛风来袭,那可是得不偿失。
最近,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就来了一位 17 岁的痛风小伙子。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长期的血尿酸增高,会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肾脏和皮下沉积,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营养过剩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痛风患者长期坚持正确的饮食方式极其重要。
痛风的基本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晰,但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约 90% 的患者是由于尿酸排泄障碍导致。
痛风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
一些可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能力,从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烟酸、华法林、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肉类、动物内脏及部分海鲜如贝类,属于高嘌呤食物,大量摄入可被身体分解为尿酸,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
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啤酒中嘌呤成分含量比较高,诱发痛风的风险最高。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但尚未发生痛风(表现为关节炎、痛风石及尿酸性肾结石)。
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达数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
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到达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首次发作累及单一关节,单侧第 1 跖趾关节最常见;发作呈自限性,多于 2 周内自行缓解,红肿消退后受累关节处皮肤脱屑;
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
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发现尿酸盐结晶;可伴有发热。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处。
痛风石的外观为大小不一的、隆起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
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低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等。
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水肿、贫血等。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
尿酸性肾石病:约 10%~25% 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无明显症状。
较大者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肾积水、肾盂肾炎或肾周围炎等。
急性痛风关节炎: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进行抗炎止痛治疗。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缓解关节疼痛及肿胀通常有效,常用药物包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依托考昔等。疼痛和炎症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段时间,以防症状再次出现或由于使用降尿酸药物致使血尿酸下降过快引起的关节炎再次发作。
秋水仙碱是传统的治疗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对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有效、不良反应少,在 48 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目前不主张服用大剂量秋水仙碱,因为剂量过大会引起腹泻、肝损害或白细胞低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禁忌、肾功能不全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抗炎药类似。
此外,还可使用其他镇痛药、休息、夹板固定和冰敷来减轻疼痛。
应行降尿酸治疗,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6 mg/dl。
必要时可选择剔除痛风石等手术治疗,可避免长期发展导致关节变形。
造成痛风发作的原因有很多,治疗不当、饮食习惯、不坚持治疗等都容易引起痛风反复发作,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控制体重,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要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为主。
*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海鲜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应大量饮水,每日 2000 mL 以上,多食发面食品、放碱的粥和根茎类蔬菜。
*防止高血脂,高血脂会影响尿酸排泄而导致痛风。平时要注意控制饮食,吃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
*注意适当休息,不要剧烈活动,避免劳累、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合理用药、防止发生由药物引起的血尿酸增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剂、青霉素、抗结核药等可能引起血尿酸升高,应定期检测血尿酸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
控制吸烟、喝酒,不酗酒,尤其注意禁喝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