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
Voice Of Nursing
Voice Of Nursing
当前正处于雨水节气尾声,气温逐步回升(日均温3℃-12℃),但早晚仍寒凉,时有“倒春寒”。降水较冬季增多,但空气湿度仍偏低(平均40%-50%),呈现“风多燥存、寒热交替”的特点。中医认为,此时“肝气升发、脾胃易受湿困”,需防感冒、关节痛、消化不良及情绪波动,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养生之法:
一、防风御寒,健脾疏肝
1. 饮食调养:少酸增甘,健脾化湿
疏肝养血:菠菜猪肝汤、玫瑰枸杞茶;
健脾祛湿:小米山药粥、茯苓芡实排骨汤,忌食油腻黏滑(如年糕、汤圆);
润燥补水:荸荠甘蔗水、百合莲子银耳羹,缓解咽干鼻燥。
2. 穿衣要点:“下厚上薄”重点护腿
当前节气应遵循“春捂”原则:
必护部位:膝关节、腰腹部、后颈(风池穴);
洋葱式穿搭:内穿纯棉吸汗,中层羊毛保暖,外层防风外套(如冲锋衣)。
3. 起居运动:夜卧早起,舒展阳气
睡眠:最晚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耗肝血;
晨练:日出后(约7:00)慢走、太极,忌大汗;
穴位保健: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太冲穴(疏肝气),每日每穴3分钟。
二、雨水节气高发问题应对
1. 风寒感冒:生姜5片+葱白3段煮水,趁热喝发微汗;
2. 关节冷痛:艾叶50g+花椒20g煮水泡脚,水温≤45℃;
3. 春困乏力:陈皮10g+薏米30g煮粥,午后按百会穴(头顶);
三、重点人群防护建议
高血压患者:警惕“倒春寒”致血压波动,晨起喝温水再下床;
过敏体质者:外出戴护目镜+口罩,回家盐水洗鼻;
办公室族:每小时拉伸胆经(敲大腿外侧),防肩颈僵痛。
雨水节气是全年调养脾胃的黄金期。近期天气多风少雨,建议在室内摆放绿萝、加湿器维持湿度,饮食可适量添加砂仁、豆蔻等芳香醒脾之品。若出现口苦、食欲差等不适,可到中医科进行耳穴压豆、拔罐调理。顺春之气,健康启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