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为患者,他用自我体验式的方法学习先进技术,使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尽可能做到精准、微创、舒适化。
为患者,他刻苦钻研,在科室主任指导下,完成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等高级消化内镜技术。
为患者,他不忘初心,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
为患者,他以真诚换真心,深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他就是消化内科的杨雅阁。
作为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杨雅阁的工作特别忙,接受采访的这段时间内,就不断有患者家属来咨询,问题一个个抛过来,他都耐心解释,有的家属没听明白,他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释。
“要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心情,就不会觉得烦。”杨雅阁如是说。
小荷才露尖角
34岁的杨雅阁在消化内科已经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他从一个青涩的住院医师成长为科室内的中坚力量。在科室主任指导下,完成EMR、ESD、ERCP等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在肝病的临床研究方面,荣获河南省医学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在SCI、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多次发表论文……对于这些,他淡淡一笑,“这都要感谢医院和科室,我还需更多努力。”
2006年,杨雅阁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来到我院。25岁,正是勇往直前的大好年华,由于聪明又善学,他在科室内很快就站稳了脚。
面对疾病,他总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面对患者,他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收获了很多好评。在当时的思维里,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本以为一切会按照理所当然往好处发展时,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杨雅阁内心的想法。
遇挫折奋起前进
有一年,他和家人去外地探亲。一亲戚突发急症,腹痛难忍,杨雅阁出于职业本能在诊所帮忙诊断,给她静脉输液,但病人突发快速输液反应,呼吸心跳骤停,血压测不到,瞳孔散大,当时就觉得病人已死亡,能抢救过来的希望极低。那一瞬间,杨雅阁觉得自己铸成大错,病人一旦死亡,也许他就无法再从事热爱的医生职业。可他不愿意放弃,幸好身边有盐酸肾上腺素,立即进行抢救,病人呼吸心跳恢复,意识清醒。随后到医院详细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
这次的经历如当头一棒,让他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经验还是不足,在给病人治疗前,应尽可能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有条件的话,更要采取相应的影像及化验检测,不能漏诊、误诊,否则后果严重。同时,他还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单独个人抢救病人,风险极大,曾经的那一点点骄傲全部被浇灭了。
自此,大家都看到了一个默默努力的身影。
不用再去赘述他背后付出的种种艰辛,当年那个男生在急救事件的鞭策下,幡然醒悟,奋起直追。为了提高自身临床技能,杨雅阁继续在郑大医学院读研,研究生期间,先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房、影像中心、中心ICU、内镜中心等学习,认真细致,锻炼临床技能,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毕业后,在我院工作的同时,赴天津市南开大学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跟随国际内镜专家李文教授学习ERCP,在张姝翌教授的指导下学习超声内镜、ESD技术。为了更好服务患者,他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单人结肠镜的操作水平,使单人结肠镜操作达到非麻醉下无痛苦状态。
正是不断进取的学习,杨雅阁给自己十年工作生涯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以真诚换真诚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杨雅阁对自己的要求。
患者喜欢他,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鼓励患者,并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去为他们着想。“我们是医生,是给予他们希望的人。”此时杨雅阁面对的这位患者才二十多岁,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的年轻人,却是结肠恶性肿瘤晚期。
“他的孩子还很小,父母亲都无法面对这个现实,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延长他的生命,并尽可能的去安慰他和他的家庭。”每次查房,杨雅阁总是要跟他聊几句家常,鼓励他配合治疗,保持好心态。“每天杨医生都过来查房,有他在,心里踏实啊。”患者的家属说道。
他就是用这种朴实真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患者。曾经有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复杂血液性疾病,严重感染、出血,血小板几乎为零,情况非常严重。杨雅阁了解到这位患者有四个孩子,最小的才刚出生没多久,一想到孩子们也许再也见不到母亲,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这位母亲这个家庭。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在治病救人这件事情上做精做细投入大量精力是非常值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这位患者的情况有明显好转,而且考虑到患者家庭的实际困难,杨雅阁在用药和治疗上总是采取经济又疗效显著的方法,为这个家庭减轻不少经济负担。
一脉传承不忘初心
杨雅阁说,行医不被利益驱动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完全得益于一个好榜样,那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名军医,在那个战争年代,即便手握手术刀,却也无法挽回战友的生命,这让他痛苦不已。
解放后回到地方,爷爷开始在当地卫生所坐诊。当时,他每月微薄的工资几乎都用来给没钱治病的病人买药了。“医生就是应该治病救人!”每当家中有人抱怨,爷爷总会说这句话。就是这句话给杨雅阁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正是不善言辞、性格还有些古怪的爷爷,潜移默化中成了杨雅阁的引路人。他积善行医,不求回报,只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患者,这样的影响,让杨雅阁在高中毕业时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医学。
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份责任感。
“治病救人”,这个简单高尚的理想推动着杨雅阁努力前进的方向。
采访结束,刚巧遇到一位患者出院,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杨雅阁说,他觉得工作是幸福的,因为患者需要他,尤其是看到患者康复离开医院,看到被笼罩在阴郁氛围下的家庭重新充满欢乐时,他感到无比宽慰。
文/肖婧菁(社区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