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胆囊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15.09.16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580

 近日我院西区肝胆外科收治了一例比较特殊的患者:病人有间断性右上腹疼痛病史,但无论彩超或是上腹部SCT、MRCP检查均未见胆囊显示。病人既往无手术史,那么病人的胆囊去哪儿了?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60岁。以“间断右上腹疼痛伴尿黄1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因“急性胆囊炎”在当地医院住院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医生嘱其3个月后手术治疗,病人未按医嘱复诊。1月前症状复发,伴尿黄,右肩背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后无缓解,遂来我院。辅助检查如下:

一、实验室各项检查均正常。

二、影像学检查:

(下图为彩超检查报告单:)


(下图为MRCP检查显示:)

(下图为上腹部SCT显示:)

  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初步诊断为:1.萎缩性胆囊炎;2.胆囊占位?

  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15.09.07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胆囊切除+肝部分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切除+术中快速病理+肠粘连松解术。术中探查见:大网膜与胆囊及肝门部粘连致密,胆囊大小约2cm*1cm,质地硬;临近胆囊床肝组织质地较硬,胆囊管与肝总管分界不清。仔细分离胆囊管,切除胆囊及部分肝组织送快速病理。

(术中快速病理报告)

(术后常规病理报告)

  病理提示胆囊高分化腺癌不排除,需行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病理诊断。目前结果尚未回示。

  那么,什么是萎缩性胆囊炎呢?

  部分胆囊结石病人,由于胆囊炎症的反复发作,胆囊壁逐渐产生炎症增生、纤维化,以后慢慢形成疤痕。如此反复发作,胆囊逐渐萎缩,甚至紧贴于胆结石上,完全失去收缩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硬化萎缩性皱缩胆囊”。它实际上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长期发作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性胆囊炎。

  萎缩后的胆囊壁变厚,从正常的1~2毫米增至5—6毫米,甚至可达1厘米。胆囊失去弹性,胆囊变且小,有的不及原来的一半大。胆囊失去原来那种呈淡蓝色、薄薄的囊状形态,它与胆管、十二指肠或部分结石紧密粘连在一起,里面紧紧地包裹着一堆结石。结石之间既无空隙,也无胆汁。

  萎缩性胆囊炎病人常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平时也隐隐作痛,并有胃纳差、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B超检查见胆囊体积很小,直径不超过3—4厘米,壁厚,无收缩功能。

  萎缩性胆囊炎是慢性胆囊炎的一种,胆囊已经萎缩失去了正常的功能。这种情况最好是早期手术,因为萎缩性胆囊炎发生胆囊癌的机会要相对高一些。本病例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提醒大家对胆囊萎缩性疾病的治疗要引起高度重视。

                           (外一科  朱惠刚)